“徐”氏小女自聪颖
“迎”来名校成学霸
“佳”医美德焕春色
“好”人世间永留她
— —患者写给徐迎佳的打油诗
勤奋、干练的女汉子,温柔、细腻的女医师,复旦大学附属第五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徐迎佳,温柔如水的外表下,有一颗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心……
13岁种下学医“种子”
从此医路“开挂”
亲眼目睹哥哥猝死在自己面前,全家人的悲痛欲绝,像刀一样刻在当时只有13岁的徐迎佳心里。这块伤疤让她久久不能平复,但也自从那时起,她开始立志成为一名医生。
高中毕业,徐迎佳以优异成绩拿到了上二医和复旦大学二张录取通知书,记着儿时的许诺,坚持选择了上二医,也就是现在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寒窗八年之后顺利分配到了上海市胸科医院。
“尽管许多人说女的不适合干心脏科,但我一直以来目标就是它。”哥哥猝死的心结,冥冥之中引领徐迎佳走上了这条路。
由于表现出色,2001-2004年,徐迎佳被上海市卫生局选配至新加坡卫生保健集团参加内科医生系统培训,2010-2011年又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进行博士后专业进修。
在新加坡期间,徐迎佳经历了SARS,亲眼目睹身边同伴-27岁的马来西亚医生死于SARS的魔掌,年轻的徐迎佳第一次体会到了医生“看不见摸不着”的职业风险。当时,家人都劝她远离一线保证安全,哪怕辞职也可以考虑,但内心有个声音却不断喊她坚守。于是,她自告奋勇第一批走进CDC,奋战在SARS第一线,得到了新加坡同行的认可和赞誉。
看到席卷全球的疫情被控制,再联想到自己从医开始救治患者的一幕幕,徐迎佳体会到了医生的职业满足感。回国后,她继续在上海胸科医院工作,门诊、手术、管病人,不亦乐乎。
强势加盟上海五院
缔造电生理“五院速度”
本可以一直安逸地在胸科医院做个大夫,但徐迎佳不想按部就班,有段日子她感觉很迷茫,“没有下一个努力方向,让我整个人‘松松垮垮’,我想自己应该去改变些什么!”
2017年2月,受到复旦大学附属上海第五人民医院院长的多次邀请,徐迎佳正式全职加盟,成为五院引进的第三位科主任。
这个举动,让身边的亲朋惊讶不已,从三甲医院跳到三乙,从市中心到“城乡结合部”,大家纷纷指责是她脑子一热的不明智举动。“女人是感情动物,我不可能把所有事情都想清楚,但我不后悔,我就想看看自己潜力有多大……”
2月14日履新,23日就开展第一台电生理手术,门诊、查房、手术安排的井井有条,徐迎佳没有带一兵一卒“自己人”,快速理顺关系,让原来13人的科室团队发挥各自主观能动性。如此游刃有余,让医院上上下下见识到了这个上海“小女子”的魅力。
上海五院处于闵行区,这个被本地人称为“老区”的地方,GDP、居住人口都仅次于浦东新区,尤其是老年人比较多,但就医疗资源而言,仅有3家三级医院,冠心病介入治疗有一些基础,但电生理领域完全是空白。
源于理念上的契合,对专家技术、人品的高度认可,徐迎佳找到哈特瑞姆心脏医生集团创始人,也是认识20多年的好友兼同行-刘兴鹏教授,和哈特瑞姆一起开展电生理亚学科的合作。
她用最短时间和哈特瑞姆无缝对接,在以邵逸夫医院心内科蒋晨阳教授为主的哈特瑞姆华东团队及其全国各地哈特瑞姆专家的鼎力支持下,截止8月13日,半年内完成各类电生理手术75台,创造了像中国高铁一般令人侧目的“五院速度”。
“这个数字我也没想到,我不是单纯追求指标的人,这一地区需要关注的心律失常患者不在少数,之前大家要么保守治疗,病情反反复复,要么去市区大医院,让老年人能够在家门口得到最好的治疗,也是我们的心愿……”徐迎佳反复跟科室每个人强调,过分追求目标会让自己跑偏,但真正需要治疗的患者,一定要让他们认识疾病的危害。
现在,徐迎佳科室中有2名年轻大夫未来定位电生理方向,几个月时间,和哈特瑞姆专家一起手术、查房,让他们成长非常快,从配台都不熟练到能称职当一助,理论和实践都有了大幅提高。
当然,和哈特瑞姆合作的最终目的,是让闵行地区具备独立处理电生理介入的技术能力。未来,徐迎佳还打算牵头建立闵行区复杂心律失常诊疗中心,另外,国家级的心脏介入技术继续教育培训班也在积极筹建之中。
“让技术跑、也让专家跑”
立足基层做实事
徐迎佳到了五院后,门诊严格限号,一上午就看20-25个病人,给每位患者预留充足的沟通和宣教时间。也正因为几个月的接触,她发现周边患者对心脏疾病的认识存在许多的误区。
来医院的患者尚且如此,广大基层的老百姓更需要正确、科学的诊疗观念,徐迎佳开始走向社区,“以前我们习惯了高高在上,只把社区医生请过来,但走下去很少。后来才发现,病人很多,问题也有不少。”
于是,徐迎佳又做了一个“新鲜”的决定-到五院覆盖的吴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吴泾医院各出半天门诊。“一开始我只是盛情难却,心里想我过去顶多只是开开药,到了发现,社区医生都帮我筛选好了,一上午15个病人,都是心脏病患者,20%都需要进一步处理。”
而每一次出诊,社区医生也会在一旁学习,怎么诊断,用了什么药,心电图怎么看,平时生活注意些什么…..近距离的接触,不知不觉也把社区医生的学习欲望调动了起来,诊疗水平也都随之有了提高。
徐迎佳发现,社区医院信息化做的很好,患者就医信息一目了然,转诊通达,社区医生和患者关系也很近,社区医生们更渴望大专家去实地指导,这意味着一种精神支持。“不仅是教给他们知识,还要让患者知道这里背后有大专家的支持,我们之间更紧密的互动,也让患者对社区医生的信任感增加。”
“有一种幸福和成就感,只有医生才有!”
徐迎佳身上,似乎有种与生俱来的亲和力,之前不少老病号,横跨几个区不辞辛苦就要找她看病,而刚刚来五院几个月,她已经让不少患者成为了忠实粉丝。
有位87岁的老爷爷,备受阵发性房颤的困扰,本身用药还有风险,每次出现症状简直无法忍受,经过再三权衡打算进行房颤手术,手术前一天,老人特意把3个儿子,2个女儿都叫到身边,在病房里开了一个家庭会议,反复强调:手术如果发生意外,千万不能为难徐主任,否则在天之灵都不会原谅他们。
后来,手术非常成功,徐迎佳偶然听到老爷子同病房的患者说起这个故事,一句“徐主任是这辈子我遇到的最好的医生”让她的眼眶湿润了,是啊!医生再苦再累,只要有患者一句由衷地信任,什么都值得了。
在五院心内科病房,患者留言箱、照片墙,处处渗透着和谐的气氛。“闵行地区人情味很浓,亲戚之间联系也紧密,病房里经常迎来送往,大家也都喜欢串串门,聊聊天,患者们都特别可爱。”
徐迎佳说,有天7个人同天做射频手术,几乎所有病房里的人都翘首以盼,一听到好消息有人就激动地像个小喇叭一样广而告之,相互嘘寒问暖,这种温暖,不管是患者还是医护人员,都会相互感染。
“患者依赖你,信任你,惦记你,感激你,这种成就感和幸福,是任何一个职业都无法比拟的!”徐迎佳坦言,现在每天时间排的特别满,似乎重新回到了自己当住院医的状态,但内心动力满满,一定要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